班級讀書會記錄單
班級: 102 圖書股長: 鄭雅馨 (請簽名) |
運用課程: 班會 參加人數:共 44 人 |
活動地點:102教室 活動時間: 12 月 17 日(自 15:00 時至 15:50 時) 讀書會指導老師或領導人: 張淑芬 (請簽名) |
一、研究主題或導讀的書籍 *書名(主題): 兒子的大玩偶 *出版社:皇冠 *作者: 黃春明 *譯者: *其他參考資料或圖書: *討論內容:文中的大玩偶是”坤樹”被稱為sandwich man字面上解釋是三明治人,是外國人稱身體前後夾著廣告看板,像三明治一樣,文中叫這種人是"廣告的"以坤樹的生活環境來代表社會的現實與當時謀生的困難。 感想: 我看到人性最真實的一面,雖然只是些簡短甚至是有點粗俗的文字,但卻能完整的表達人物的情緒變化,以坤樹和阿珠的對話和反應來看,即使他們有時會發脾氣,也時常會因現實而沮喪,但他們並不會因此而墮落,反而更積極的活出生命的意義;雖然表面上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情感,因此把場面變得尷尬、甚至吵架,但發怒的人其實內心都很責備自己的。 坤樹是ㄧ位對自己有ㄧ定期許和理想的青年,為了養家活口,為了親愛的妻子阿珠和剛出生的孩子阿龍,不得不將自尊放一邊,選擇受人嘲弄的「廣告的」這份工作。在大熱天裡留下多少汗水與淚水,在人群中扮演著小丑的角色,但從中他得到了莫大的快樂,做鬼臉可以使得小孩高興,回家都會以抹著厚粉的臉孔逗阿龍開心,我想坤樹是可以從阿龍的笑臉中忘記疲勞,得到欣慰的感覺吧!使坤樹覺得這樣做是值得的。 妻子說他是玩偶,是孩子的大玩偶,而阿珠,是ㄧ位傳統的女性,靠著微薄的洗衣收入,為家計出一點點的心力,縱使和丈夫有爭執,他還是體貼的備好茶水,他的動作來表現出他的性格是溫婉、細心、容易擔心且想太多。 某天經理提出以三輪車的方法做廣告的宣傳,坤樹得知後他張大嘴巴,沒出聲的笑著,隨便將道具扛在肩上…等等的動作市鎮上人從未見的,可見坤樹是興喜若狂的,之後第一天以三輪車作宣傳,不再像以前這麼累了,回家後,他好好的抱起阿龍,但是阿龍卻哭個不停,此時,他走到梳妝台,把妝化上,心想他要讓孩子認得他,但是我想他是想說都已經那麼可笑了,何不將錯就錯,當兒子的大玩偶故事結局透露了ㄧ絲絲的無奈和悲哀,坤樹自以為逃脫了那份踐踏他自尊的工作,沒想到回到家(應該是能尋回溫暖的地方),兒子卻只認得化妝成大玩偶的他,不認得做回真實的自己,而對方卻告訴你其實他喜歡的ㄧ直是他理想中的你而非現實的你,這叫人情何以堪? 最後以為在坤樹顫抖地說:「我,我,我….」之後還會有下文,卻驚訝地發現文章到此告一段落,但我想這正是作者黃春明要我們細細體會的地方,小人物的無奈以及親子間的互動由此可見一斑。但為人父母者最偉大的地方即在於,他們能忍受所有的ㄧ切只為了兒女的ㄧ個笑 其實父母的工作是很辛苦的,或許他們有時會疏忽到我們間的溝通,但是我們似乎都忘了,其實父母都是希望我們能擁有最好的環境。 文中的大玩偶是"坤樹"被稱為sandwich man,由字面上的解釋是三明治男人,是外國人的稱呼,鎮上的人都稱-廣告的,指的是身體的前後夾著廣告的刊版,像三明治一樣。 以坤樹的生活環境,來表示"社會的現實,與當時謀生的困難",他羨慕從作業區走出來的人,可以通過涼爽的路回家休息,自己也曾去應徵過,但卻始終不明白為什麼被拒絕。走在路上的人是以異樣、嘲笑的眼光投注他,就連他的大伯也不想認他,認為他的工作是如此的卑微、低下,坤樹何嘗不想換工作,或許是為了他的家人,為什麼要給人家譏笑?做到汗流浹背的,只為了這幾個錢。連一向堅強的妻子得知他有工作時都高興的嚎啕大哭,也為了將出生的孩子,在大熱天裡流下多少的汗水與淚水,在人群中扮演者小丑的角色。但從中他得到了莫大的快樂,做鬼臉是可以使得小孩子高興的,回家都會以抹著厚厚的粉的臉孔來逗阿龍的開心,我想坤樹是可以從阿龍的笑臉中忘記疲累,得到欣慰的感覺吧!使坤樹覺得,這樣做是植得的,妻子說他是大玩偶,是兒子的大玩偶。在一次吵架中,坤樹和阿珠間,互相了解到對方的關心,和工作的辛苦,讓阿珠懂得體諒,去了解坤樹都是以什麼樣的心情去工作。 某天經理提議以三輪車的方法做廣告的宣傳,坤樹德之後他張大嘴巴沒出聲的笑著,隨便將道具扛在肩上…等等的動作,是鎮上的人從未見過的,終於不用當三明治,也不用再臉上抹粉了,隔天,他不再像以前那麼累了,但回到家中,欣喜的抱抱阿龍,用以前的方法逗著阿龍,但他卻哭的越來越大聲,此刻,坤樹把孩子還給阿珠,而走到梳妝台拿起粉塊往臉上塗抹了起來,坤樹說他要讓孩子認得他。 這不是件很可悲的事吧!坤樹是多不喜歡他自己的妝扮,可是孩子卻是已熟悉他的那張臉孔,我想坤樹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家人過的快樂的,並不是真正的想得到份輕鬆的工作。 從中我們應該了解到,其實父母的工作是很辛苦的,或許他們有時會疏忽掉我們之間的溝通,但我們似乎都忘了,其實父母都是希望我們能擁有最好的環境,不是嗎? 我們又可曾察覺到,雖然父母的工作在繁忙,其實他們對,我們的關心是不會減少的,只是每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關心的方式不同罷了。 在早期台灣六零、七零年代時可看見普遍存在著貧窮,但作者帶有溫暖的筆鋒中,不難見到在當時艱苦環境中小人物生活的點點滴滴,一一都被劃為帶有悲傷卻又不失詼諧的回憶,就好似ㄧ幕幕的電影場景呈現在我眼前,是那麼的真實且貼近,或許是因為同站在這片令人眷戀的土地上,所以特別有「感覺」吧! 當時台灣社會經濟並不如現在,找份工作都很難了,更何況是生孩子呢?連自己都養不活了,又怎能讓他降臨在這世上活受罪呢?但內心對於孩子的渴望卻與現實問題互相拉扯著,終究是找到工作也順利把孩子生下來了,但做這種吃力又必須忍受眾人嘲諷與不諒解眼光的三明治人的工作,內心的掙扎,正是本篇的主線,當心情不順遂而與妻子吵架時,他們的兒子總會不約而同的在兩人心中浮現,而他的兒子正是本篇那抹溫和的色彩,在結尾時坤樹到底想要說什麼呢?「我,我,我…」,全文最令人為之動容的,我想就是這句想說又不好意思說中口的話吧!「我,我,我…是兒子的大玩偶…」。 基本上,讀黃春明先生的作品讓我有ㄧ種不可思議的感覺,從兒子的大玩偶這本書裡,我看到了人性最真實的ㄧ面,雖然只是些簡短甚至是有些粗俗的文字,但卻能完整的表達人物的情緒變化,以坤樹和阿珠的對話和反應來看,黃春明先生成功的描述了夫妻之間細膩的感情,以及台灣人的愛與關心的表達方式,使我讀過後倍感真實,而他們的兒子阿龍則是扮演了劇情鋪陳的重要角色,由嬰兒對父親的印象來帶出這整個故事,即使他並沒有說過半句話,黃春明先生的作品讓我了解到,其實人都是善良的,即使他們有時會發脾氣,也時常會因現實而沮喪,但他們並不會因此而墮落,反而更積極的活出生命的意義;雖然表面上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情感,因此把場面變的很尷尬,甚至吵架,但發怒的人其實內心都很責備自己的。像這樣複雜的人類情緒帶給我的啟示是:我應該多為別人著想,並且試著去了解別人,以包容的態度來處世,但是,這絕對不是為了讓社會更和諧,以目前我的能力來看,我還沒有資格說出這種話,我只是在學習和人相處的方法罷了,而黃春明先生,或許就是真正促進社會和諧的人吧! 兒子的大玩偶為台灣作家黃春明創作的一部小說,為黃春明描寫小人物的無奈和困境的寫實主義作品之一。敘述一位父親坤樹,因為工作關係,必須藉著作為小丑扮成「三明治人」,裝扮而成為電影院宣傳噱頭顗維持一家妻小的生活;父親回家後總是以小丑的臉蛋跟孩子玩,抱著孩子,有一天父親卸妝後跑去抱孩子想跟他玩,但是自己孩子看到父親的真面貌時,因為不認得父親反而哭得更厲害,看完之後有點感動又有點心酸,因為有了sandwich-man這個工作的關係,阿珠的孩子可以不用被打掉,但是這也使得坤樹備受艱苦,總是在大街小巷裡頂著炎 熱的烈火,辛勤的不辭勞苦從早忙到晚,從來沒有停滯,雖然曾一度想放棄的念頭,辭去這個不是人做的工作,但是他能嗎?我想他的心理一定是這樣想的「既然都曾經那麼可笑了,何步將錯就錯,當兒子的大玩偶,這樣我做這個工作也不會覺得無聊,反而還可以再生活中增添一點色彩。」我想可能是因為這樣他才會一直堅守這個工作下去,後來有一天,他老闆要他以後不用做這麼卑微的工作,他卻仍然想繼續堅守這個工作。最後在深夜中,因為沒有化妝的坤樹,他的寶貝兒子「阿龍」,突然不認得坤樹,只記得大玩偶時的坤樹。於是他才想做回以前的自己,他還是喜歡之前的坤樹,他反而茫然的不知如何是好。 整篇文章看下來,感覺與之前閱讀的都不太一樣,算是滿有趣的文章,看完之後,大概了解坤樹生活的背景,及鄉村的年代。感覺的出來,充滿著人情味,雖然文章中有敘述到大伯對坤樹的不禮貌,經理對坤樹的要求,這算是鄉土味,但也帶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。 文章中,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坤樹與阿珠都互相誤會而引發出來的事件。坤樹先是與阿珠爭吵,之後,坤樹一直便心中猜想阿珠心境是如何。之後因阿珠的沒泡茶,更引發坤樹的擔心。阿珠這方面也是如此,其實,他是已經不那麼氣坤樹了,但是遲遲不見坤樹的回來,也算是陰錯陽差,使他們依段時間內互相沒見到面。好玩就在這邊,阿珠的可愛,偷偷跟著坤樹,想了解坤樹的想法,由她的動作,不顧旁人眼光,就躲在一旁,看著坤樹,並跟著兒子阿龍解釋那是他爸爸。這也是因為阿珠深愛著坤樹,才會有的舉動。 作者表現的手法,在坤樹、阿珠上明顯的不同,用語言的魅力詮釋著坤樹這個人;而阿珠則是強調他的行為是如何如何,給人明顯的想像空間,讓人從他的動作去猜想阿珠現在的想法。 會覺得這段有趣的原因,也是因為這種事情也常會發生在現實生活,當然可適用在朋友、家人之間。有很多都是因為這樣類似的事情,而造成了誤會,其實,心中想著別人的想法,不見得是正確的,所以想了解事情的真相,還是實際用心去聽、去看,而不是憑猜測。 文章的最後一個景象也頗讓人玩味。坤樹因卸下小丑裝、臉上的裝扮,竟使他的兒子阿龍不認識他了。在無法可想,只好在度扮起小丑。我想,坤樹在往後的日子,可能未了要逗兒子笑,跟兒子玩,還是會扮起小丑容貌,當然,他偶然會以原來的面容讓兒子阿龍適應。畢竟小丑,小孩子都是很喜歡的,五顏六色的,如果這小丑會玩點把戲,那麼更會討人喜歡。其實,很多人不也是這樣子,被人趕鴨子上架嗎?想去掉目前的角色,不在扮演,卻已不太能夠。可以的話,還是希望會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,這樣未來也比較不會有後悔的空間。 乍讀完「兒子的大玩偶」這篇文章時,令人有很錯愕的感覺,我以為在坤樹 顫抖的說:「我,我,我…….」之後還會有下文,於是將頁數移至下頁,卻驚訝的發現文章到此告一段落。但我想這正是作者黃春明要我們細細體會的地方,小人物的無奈以及親子間的互動由此可見一般。 首先,我想我先將角色刻劃作個分析。坤樹,一個對自己有一定期許和理想的青年,未了養家活口,為了親愛的妻子阿珠和甫出生的孩子阿龍,不得不將自尊放一邊,選擇受人嘲弄的「廣告的」這份工作。分析一個傳統男人的心態,在他們心中,負責養家活口是畢生的志業,一個不能帶給家庭溫飽的男人甚麼都不是,所以不論工作有多苦都得撐下去,再妻兒面前也不能展露一絲絲工作上的委屈或挫折。然而,坤樹對=面對的掙扎不僅於次,他還有大伯盛怒的惡言,和路人無情的嘲弄。但礙於工作和對長輩的尊重,他也只能敢怒不敢言,由括號和引號的差別可看出來。作者對角色的著眼點主要在於他心裡的掙扎,也透過他和別人的對話以及心底真正的想法作一個對比。而阿珠,一個傳統的女性,靠著為伯的洗衣收入,為家寄出一點點的心力,縱使和丈夫有爭執,他仍是體貼的備好茶水,而且擔心丈夫生氣不回家吃飯,偷偷跟在後面投觀察丈夫的一言一行。由側面描寫她的動作來表現他的性格─溫婉、細心、容易擔心且想太多。但身為一個家庭裡的女性,阿珠無法體會坤樹在工作上遭遇的挫折,也無法給予適當的安慰,僅能知道丈夫心情不好卻不了解原因,才換導致坤樹怒氣累積到了極限而引發口角。 再來,這個故事的精采點即在於:若有似無的結局,由邏輯上而言應該還有後續發展,但換個角度想,故事的情緒已被帶到最高點,後頭的餘韻應當由讀者去體會。對我而言,故事結局透露了一絲絲的無奈和悲傷,坤樹自以為逃脫了那份踐踏他自尊的工作,沒想到回到家 ,兒子卻只認得化裝成大玩偶的他,不認得做回真實的自己。這就好像在一段戀情哩,你自以為終於雙方了解到個程度,你可以做回真實的自己,而對方卻一告訴你其實她喜歡的一直是她理想中的你而非現實的你,這叫人情何以堪?但為人父母最偉大的地方即在於,他們能忍受所有的一切只為了兒女的一個笑,一個在商場上呼風喚雨的董事長,可以為了子女的開心而扮馬讓他們騎;是故坤樹甘願拿起粉餅妝成受人嘲笑的廣告的,因為他的兒子只認得這樣的他。小人物的悲哀導致親子間無奈的互動,是那個時代一般人家無法逃離的命運吧! |
二、執行方式 □ 討論會 □ 參觀 □ 看影片或媒體 □ 其他:討論會 三、成效評估 (由讀書會指導老師填寫) 全班44人 分八組 每一組同學所報告的大意大致相同 但討過後探討的角度有所不同可以看出大家都下了ㄧ番功夫。 四、意見備註 (由圖書館填寫) (請上本校網站「最新消息」或「圖書館網頁」下載本紀錄單表格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