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級讀書會記錄單

班級:綜104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圖書股長: 嚴文凰        (請簽名)

運用課程:班級讀書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參加人數:共    37    

活動地點:104

活動時間:   12        15    (     時至     )

讀書會指導老師或領導人:陳丹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(請簽名)

一、研究主題或導讀的書籍

*書名(主題):青番公的故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*出版社:皇冠

*作者:黃春明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*譯者:

*其他參考資料或圖書:

*討論內容:

  黃春明的寫作生涯有相當明顯的分水嶺,根據劉春城所寫的「黃春明前傳」,從196741日起,至1969710日止,兩年三個月內,寫了八篇富有田園鄉土色彩的「鄉下小說」,這些作品贏得批評家與讀者的一致讚賞,建立了黃春明鄉土作家的名聲和地位。之後,黃春明開始以都市生活的經驗,寫工商變遷的「城市小說」,主角仍延續過去的小人物。

  黃春明對鄉土人物似乎特別偏愛,對他們的愚昧、自私,黃春明都相當“包容”而寫到都市人時總免不了挖苦、嘲弄一番,這種情緒明顯的流露在他早期的小說<溺死一隻貓>中。有了這種“先入為主”偏差喜好,難怪他入城之後,面對都市人就不能“心平氣和”的說話了。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黃春明在某個程度上是蠻依戀那個即將消失的「農村文化」,他用妙趣橫生的筆觸保留了他心中那個「什麼都不欠缺的完整世界」,像風漬的舊報紙似地萬般珍惜著。如果要黃春明去面對今日的農民,那種「有土此有財」的暴發戶農民,那種開著賓士300、口嚼檳榔到「種豬標售場」漫天喊價的“現代”農戶,不知他作何感想?依舊溫馨嗎?我想黃春明對近年來的農村變遷,「農民靈魂」的連根拔除,是“心知肚明”的,怎麼熟悉的鄉親竟變成陌生人?假如黃春明能以客觀、冷靜的角度省思這段農業變遷史,以他的才華,定能寫下令人刮目相看的農村小說。

  基本上,黃春明是十分明瞭鄉土的農業社會終將為工業文明所取代。深受讀者接受、喜愛的〈鑼〉這篇小說,將小人物無法配合時代轉輪前進而被淘汰描繪得淋漓盡致。讀者對憨仔欽的遭遇一致表示同情,反倒忘了憨仔欽失業是歷史的必然進程,我們無法遏止這個工業化的到來,也無法避免農商社會的即將逝去。這個人倫有序、溫煦和暖,充滿人情味的農鄉社會,勢必隨著工業化的到來而解體,成為歷史上堪供回憶的一頁滄桑史。

二、執行方式

    V 討論會   參觀   看影片或媒體   其他:

三、成效評估 (由讀書會指導老師填寫)

黃春明在台灣文學史上具有相當地位的重要性。本班在研讀他的作品過程中,確實閱讀,熱衷討論,獲益匪淺。相關的閱讀活動若能定期舉辦,相信必能提升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四、意見備註 (由圖書館填寫)

 

 

 

(請上本校網站「最新消息」或「圖書館網頁」下載本紀錄單表格)